本篇文章1974字,读完约5分钟
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记者冯松岭)一位美女支付了办卡的钱。几个商人没花多少钱;更难的是报到培训班并想退还费用;非法食用油等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近年来,在预付费和食品消费领域,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屡见不鲜。
如何防止预付费欺诈?如何获得食品安全问题的证据?如何在教育和培训中捍卫权利?新华社就当前一些热点问题采访了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康桥。
记者:近年来,预付费消费引发的消费纠纷时有发生,一些商家甚至带着钱跑了,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你认为预付费消费模式怎么样?如何防止消费者提前消费?权益受到侵害后如何维权?
朱建桥:预付费消费因其市场覆盖面广、进入门槛低、流动性高、资金监管难度大等特点,近年来不断成为投诉热点,已从传统的美容健身个体行业发展到装饰、教育、培训等消费金额较大的领域。消费者可以从企业信用、合同内容、投资风险、信息备份和主动维权等方面加强防范。
首先,消费者在办理各种预付卡时,应该多了解运营商的市场信誉和经营状况,尽量选择规模大、牌照齐全、市场信誉好、经营状况好的企业,不要因为商家优惠幅度大而忽视潜在的风险。
第二,在签订合同之前,消费者应仔细阅读相关会员规则和服务合同的格式文本,详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尤其是注意限制性条款。
第三,消费者应该尽力避免过度投资和过度风险。
第四,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应注意保管好章程、协议、发票等相关证据,并及时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或相关管理部门投诉。
第五,当消费者花了大量的钱时,他们应该做一个备份,最好让商家在每次消费后签字确认,以防止卡的余额莫名其妙地变少甚至丢失。
第六,消费者在消费卡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现非法存放、带钱潜逃等恶意侵权迹象,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帮助其他消费者减少损失。
记者:近年来,教育培训行业蓬勃发展,投诉逐渐增多。例如,当课程经验较差时,企业就被怀疑有虚假宣传等。,商家经常因为各种原因而推脱,并且很难退款。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朱建桥:消费者在参加培训的时候,应该认真签订合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支付。
首先,你应该评估你是否真的需要参加培训以避免冲动消费。
其次,我们应该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不要盲目相信和支付高额费用。
第三,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应尽可能综合考虑培训机构的资质、声誉、服务和管理。消费者可以登录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培训机构的资质及相关情况,也可以了解其经营场所的租赁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判断。
第四,要签订正式的书面合同,特别要注意培训范围、培训费用、退款程序、培训时间、教师要求、培训地点、违约责任等重要条款。如果有特殊要求,应包含在合同条款中。不要相信一些商家的宣传,如“考试有保证,但退款是有的。”这个绝对的术语显然违反了广告法。
第五,消费者发生纠纷时,应当收集发票、合同等相关证据,并通过与经营者协商,向行政管理部门和消费者协会投诉,或者提交仲裁,依法提起诉讼。
记者:预付费消费问题受到了消费者的批评。在你看来,我们应该如何从根本上防止这样的问题?
朱建桥:在预付费消费方面,中国消费者协会一直非常重视。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根本的解决办法。大力推进应加强立法和监管,规范预付卡销售的资格、程序、金额、目的和时限等。,并限制相关经营者进入市场。特别是要严格管理和使用资金。只有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才能更好地防范相关风险,有效保护预付费用户的合法权益。
记者:食品安全仍然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点。消费者在日常消费生活中应该如何防范?
朱康桥:食物对人来说是最好的。食品安全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是经营者。目前,政府各相关部门都非常重视食品安全,但相关问题仍时有发生。在这方面,我建议消费者:
首先,要积极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和食品安全知识,提高辨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能力。
其次,我们必须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和饮食习惯。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最近的一项调查,90%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禁止出售野生动物,77.3%的受访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是对自己和家人的责任,也是对社会的责任。
第三,要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注意检查食品标签,坚决抵制“三无”(无生产厂家和地址、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食品,不吃来历不明和过期食品。
记者:许多消费者报告说很难获得食品安全的证据。当遇到这样的问题时,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获取证据和捍卫我们的权利?
朱建桥:消费者应该养成保留发票或收据的习惯。如果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他们应该拍照并收集证据。如果食物仍然引起不适,他们应该去医院治疗,并要求医院出具相关证明。然后,消费者可以根据相关证据与企业或制造商谈判。协商不成的,可以依法向市场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协会投诉、举报,也可以依法提交仲裁和提起诉讼。
来源:BBC新闻网
标题:预付费欺诈、食品安全问题、教育培训陷阱……专家教你如何防范和维权
地址:http://www.0bbc.com/xbglxw/12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