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42字,读完约3分钟
我们的见习记者郭玉川
COVID-19肺炎疫情的出现,不仅检验了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响应速度,也检验了公共医疗设备的承压能力。疫情过后,弥补医疗行业的不足成为政策引导的重要方向。
医疗器械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较晚,与国际医疗器械巨头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在高端医疗器械方面,因此更有必要实现高端医疗器械的自主控制。
医疗协会创始人、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孙洪涛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国内高端医疗设备市场容量巨大,但高端医疗设备需要更多进口,国内替代仍显不足。在这种背景下,近年来积极推行鼓励企业创新研究和产品上市的政策,一些企业也在积极努力进军高端医疗设备领域。
孙洪涛说:过去,心脏支架等高端医疗器械基本上都是进口的,只有很小一部分被纳入医疗保险范围,所以患者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目前,介入器械仍处于国外产品的主导模式,但冠状动脉支架产品等一些子行业已基本完成进口替代,产品也已纳入医疗保险。在同等质量条件下,患者越来越多地接受国产高端医疗设备。
乐普医疗秘书长郭告诉记者,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政策,在优化医疗器械审批、加快创新医疗器械和临床急需医疗器械审批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些政策的推广有效地帮助了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发展,大大降低了企业的R&D成本和时间成本,加快了产品上市,极大地提高了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积极性。
以心脏支架领域为例,郭介绍说,十年前国外企业完全垄断了这个市场,但现在国内心脏支架占70%以上,这不仅有企业自身的和创新努力的支持,也有政策的支持。
中国医用材料协会医疗器械分会秘书长陈红燕告诉记者,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由于在R&D的高投资和高市场风险,过去很少有国内企业进入这一领域。随着近年来的政策倾斜、科研补贴、医疗保险产品化、一级医院本地化,在这些实际措施的鼓励下,将有助于国内领先的医疗设备企业加快关键技术的突破,加快高端医疗设备的进口替代。
不仅政策支持、高市场需求和资金注入,医疗器械企业也有信心投资研发。
根据未来产业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和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9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超过6000亿元,达到6285亿元,2019-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4.41%,预计2023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超过10767亿元。
报告指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优秀企业经过多年的技术、人才和制造技术积累,在产品功能和质量上逐步缩小了与外资企业的差距,甚至在一些子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国信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在基础设施发展的趋势下,疫情发生后,医院建设将进一步加强,无论是增量医院建设还是现有医疗服务机构质量的提高,都会产生更大的医疗设备需求。生命支持设备、医学影像、心导管室、血液透析、体外受精等领域的国内领先公司。已经储备了优质产品,预计将受益于需求的增长。
新迈医疗、南威医疗等多家医疗器械企业于2019年登陆科技板块,其产品均涉及高端医疗器械领域。记者梳理了登陆科技板块的医疗行业企业,其中超过一半属于医疗器械行业,这些企业没有一家从事低值易耗品领域,在各自的子领域都有较强的产品实力。例如,新迈医疗成功开发了国内第一个腹主动脉覆膜支架,南威医疗的便携式放射粒子支架技术被评为世界第一。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的技术进步,国内医疗机构相关配套产业链的成熟,以及医疗改革、分级诊疗、国内替代和资金支持的推进,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正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编辑上官门罗计划朱宝珍)
来源:BBC新闻网
标题:“政策+需求+资本”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
地址:http://www.0bbc.com/xbglxw/12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