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90字,读完约3分钟
据半岛电视台报道,经过几轮谈判,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和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最近达成了一项历史性的减产协议。人们普遍认为,减产协议无法改变全球原油供过于求、国际油价不太可能上涨的局面。
各方都参与减产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4月12日,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欧佩克+”)达成了为期两年的减产协议——从2020年5月至6月,平均每天减产970万桶;2020年下半年,减产规模将降至每天770万桶;2021年1月至4月,减产规模为每天580万桶。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巴西和加拿大将联合减产370万桶/天。
欧佩克秘书长穆罕默德?巴尔丁在会后发表的声明中说,这次减产协议是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具有历史意义,“将有利于产油国、消费者和全球经济”,是“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的胜利”。
对实施有疑问
“达成协议是因为各方都无法承受长期低油价的后果。特别是在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石油出口占其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中国当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董一凡向本报指出,“各国政府都面临着疫情防控的压力,各方都必须回到谈判桌前寻求解决办法。”
据美国之音网站报道,布伦特原油基准价格在过去一个月跌至每桶30美元的低点。董一凡指出,“油价持续下跌影响了美国页岩油市场,压低了通胀预期,给美国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为了刺激经济,美国也积极参与了这次减产行动。”
涉及多个国家的减产协议能否实施?这仍然是一个问号。英国路透社发表文章称,美国和加拿大等非组织成员的减产计划尚不明确,欧佩克产油国减产的决心和实施需要拭目以待。事实上,这些产油国在过去两个星期已经大幅增加了产量,所以减产的实际效果将会大大降低。市场普遍对减产协议的实施持怀疑态度。
在董一凡看来,目前美国参与减产的可能性很大。如果美国认为低油价是抑制俄罗斯经济扩张的机会,它可能会改变立场。作为沙特阿拉伯占主导地位的欧佩克组织,很难对大国的减产施加强有力的限制。因此,减产协议在具体实施中的效果仍然令人怀疑。
仍然供过于求
尽管减产协议最终达成,但在短暂的“兴奋”过后,市场仍有所回落,国际油价不但没有上涨,反而下跌。4月13日市场开盘后,国际油价在短时间内上涨,但随后涨幅迅速收窄。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石油分析师尤金温伯格(Eugene Weinberg)表示,无论欧佩克如何努力让市场相信它的实力和决心,迄今为止它都失败了。仅在第14天,wti原油期货价格就下跌了10%以上。
国际能源信息署(IEA)4月15日警告称,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产无法抵消过去25年来最严重的石油需求下降,预计国际油价将进一步下跌,提醒市场做好准备。与此同时,国际能源署表示,目前还没有减少过剩供应的可行协议。但该计划是一个“坚实的开端”。
“短期内,这项协议将对稳定市场信心起到一定的作用。然而,从长远来看,COVID-19的肺炎疫情已经挫败了国际贸易和航运,并对原油需求造成了巨大打击。如果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保持不变,国际油价仍将处于低迷状态。”董一凡说道。
“只有世界经济平稳运行,才能支撑原油需求,从根本上提振原油市场信心。”董一凡指出,国际社会,特别是大国,应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同时,参与减产的各方需要增进互信,采取切实行动确保减产协议的有效性,以避免协议因政治关系和经济利益的差异而破裂。(印伟)
来源:BBC新闻网
标题:油价跌跌不休,“刹车”效果难料
地址:http://www.0bbc.com/xbglxw/14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