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80字,读完约8分钟
针对COVID-19中肺炎的不良影响,中国今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粮食生产。粮食最低收购价保持稳定,并有所提高。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转移支付资金2500多亿元。目前,春耕生产秩序基本恢复正常,进度加快。
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农业生产基本稳定,粮食生产形势良好。第一季度,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目前,我国主要农业区气候条件总体良好,春耕春播进展顺利。冬小麦的总体生长情况比去年和全年都好。3月底,我国一、二类冬小麦播种面积占比达到87.2%,比去年同期增长3.5个百分点。
我们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越多,我们就越应该稳定农业。农业和农村事务部部长韩长福说,获得大丰收对于充分发挥碎石在农业、农村和农民中的作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各地反映的情况看,今年粮食种植意向面积稳步小幅增长,夏收基础扎实,春播进展顺利,粮食生产开局良好。
根据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发布的最新农业形势报告,截至4月14日,全国19.1%的粮食在春季播种,比上年增长1.0个百分点。其中,早稻75.3%在田间播种,春玉米14.4%,马铃薯39.2%。此外,还培育了36.9%的水稻幼苗,比去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政策稳定了对种植谷物的信心
细心的人会发现,今年春天,国家采取了非常措施来稳定粮食生产。在春耕生产的关键节点,中央应对疫情领导小组发布了《当前春耕生产工作指南》,指导各地恢复各级农业生产秩序,确保春耕在农忙季节不被错过,稳定了多年来罕见的春播粮食面积。在大面积春播开始前,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及时向各省人民政府下达了今年的粮食生产目标,把稳定的粮食面积作为约束性指标,层层落实责任,这是多年来罕见的。
“稳定的食物首先是稳定的收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稳定农民出售粮食的预期收入。”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表示,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为每斤1.12元,连续两年下调后保持稳定;早籼稻和中晚稻的最低收购价已连续三年降低,今年每斤提高了1%,而粳稻的最低收购价保持不变。对玉米和大豆生产者的补贴以及大米补贴总体上是稳定的。目前,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转移支付资金2500多亿元,重点支持耕地保护、农机购置、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素质农民培养。
为了支持米袋的稳定生产和供应,四川省农业和农村事务厅会同财政、银行保险监管等部门,出台了支持农业的金融政策和措施,加快了全省农业企业的恢复。截至目前,全省种业企业复工率达100%,规模以上农药生产企业复工率达92%,10万吨以上化肥企业复工率达88%。江苏省农业和农村事务部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广“优产品、优补贴”,确保补贴4.8万多台、惠及2.8万多农民的目标实现,实现秸秆机械化4200万亩、农机半机械化50万亩。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在当前各级财力相对紧张的情况下,这些政策措施要保持稳定并有所增加并不容易。从中央财政到地方财政,强农惠农政策贯穿于粮食生产的全过程,发出了重粮稳农的强烈信号,使各类种粮者放心安心种植优质粮食。目前,各地加快落实各项农业项目资金,粮食生产基础不断巩固。
春耕生产有序推进
像其他行业一样,受COVID-19肺炎疫情的影响,春耕遇到了一些困难。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生产企业恢复生产,开辟农资下乡、农机上路、农民下地等封锁线,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春耕生产的影响。从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的调度情况来看,春耕生产秩序已基本恢复正常,春耕正在有序进行。
东北四省(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4月13日,农业和农村事务部、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召开电视会议,推动东北四省实施春季农业生产财政金融政策,促进粮食生产和供应稳定。相关部门设立专项工作班,统筹安排各项政策资金,及时分解细化到户;推进规模经营实体的资质认定和信息共享,建立无缝信用增级和风险共担机制。推进政府-银行-承贷模式,发挥农业信用担保公司的作用,解决粮食规模经营者的信用问题。
在中国最大的粮食生产省黑龙江,种植准备工作已接近尾声,水稻育秧、土壤墒情封育和旱田整地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小麦播种也从南向北陆续开始。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事务部最近提出,今年全省粮食作物面积将超过2.15亿亩,比上年增加近50万亩。省财政拨款1.2亿元,资助水稻智能化集中发芽,提高水稻生产水平和质量。同时,明确了要适当提高玉米生产者的补贴标准,引导农民尽早确定种植意向。农业形势表明,水稻面积稳定,玉米和小麦面积增加。
“稳定水稻的关键是稳定该地区。在今年重点培育粮食大户的基础上,重点抓好耕地撂荒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江西省上里县农业和农村局负责人表示,已经对全县耕地撂荒情况进行了彻底核实,并列出了任务清单和措施。坚持“谁耕种,谁供应”的原则,促进土地流转,杜绝耕地闲置现象。县级统筹100万元奖励50亩以上早稻种植户;各乡镇也出台了政策。一些城镇对50亩以上的大面积种植者给予补贴,对种植双季稻的农民每季度给予100元的补贴。到目前为止,该县已实现早稻种植面积2.8万亩。
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种植管理司司长潘表示,与往年相比,今年早稻生产有三个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拓展”:扩大优质稻,各地积极推广优质早籼稻品种,发展订单生产。集中育秧已经扩大,中央财政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集中育秧和机插。今年,工厂化集中育苗面积达到1250多万亩,比去年增加200多万亩。规模化种植已经扩大。今年早稻面积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规模的商业实体,主要提供商业谷物,这可以有效增加市场供应。
从春耕到“惠”春耕
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水稻插秧机和植保无人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水稻种植、麦田管等生产环节。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张兴旺表示,预计今年全国春耕生产将投入3万多架植保无人机和2万台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拖拉机及配套的精准农业机械,为确保春耕质量提供机械化支持。一个多月后就要收获了。预计今年小麦主产省夏粮收获、秸秆处理、秋粮施肥播种“一站式”服务区域将超过1.7亿亩,夏收夏播无缝对接。
在许多地区,中青年劳动力短缺。春耕怎么能不错过农时呢?答案是进行专业耕作,而不是种植。以专业服务组织、新型商业实体和农机合作社为主导,各地完善了早稻育秧服务链,全面开展了以农代种的保姆式社会化服务,有效解决了部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全国已有6万多个农机服务机构投入生产,并积极发展托管、网络承包等农机服务新模式,帮助农民轻松务农。
科技春耕,绿色生产是主线。过去洪水泛滥,但现在我们很小心。化肥和杀虫剂减少了,食品质量提高了。在河南省花县市,用信用卡灌溉可以节约用水,一亩小麦灌溉可以节约10元。在山东省阳新县,每亩肥料成本从420元降低到300元。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每亩农药施用量减少10%以上。目前,我国三大主食中化肥和农药的利用率分别达到39.2%和39.8%。今年,全国将选择300个粮棉油生产大县开展减肥增效试点,创建100个绿色病虫害防治示范县。
从春耕到“智能”春耕,都离不开农业科技的“云导”。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希元说,农业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已经建成,组织了37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线解答技术问题,提供技术指导和远程咨询,为粮食生产服务。今后,我们将继续组织全国农业科技力量开展网上生产指导和技术服务,不断提高覆盖率和利用率,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信息化,让农民乘坐“互联网加”快车。(记者乔)
来源:BBC新闻网
标题:中央财政拨付农业转移支付资金2500多亿元
地址:http://www.0bbc.com/xbglxw/14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