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0字,读完约4分钟
财务:好的,谢谢。我想问你对新的基础设施,或者对我国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有什么建议。
张延生:就新基础设施而言,最关键的是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创新成为第一推动力。我国十分重视新旧职能的转变,这主要有以下三个指标:
一是研究与开发的强度,即研究与实验支出占全社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二是创新产出,即发明专利的申请增长率和发明专利的授权增长率;
第三,效应,即总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或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增长。
这三个指标可以衡量高质量发展时期的创新绩效。如果用一个指标来衡量中国的创新绩效,那就是R&D强度。中国的R&D强度有三个完全不同的部分:
首先,根据2018年的数据,R&D的强度超过了2.4,这超过了oece的平均水平2.37。中国有六个省市的R&D强度超过2.4,即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和江苏。这些省市已经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当这六个省继续发展十年,他们在R&D的投资和创新资金将从流动变为存量,即知识和创新的存量。与此同时,R&D的投资额和创新将发生质的变化。从而进入一个新阶段,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来带动地方经济增长;
其次,根据我个人的划分,R&D强度在1.2-2.39之间。这一区间的增长势头仍由投资驱动,尚未进入创新驱动阶段。这个范围内大约有十三个省、市、自治区,如中西部地区和辽宁东北部。第二个阵营的特点是仍受投资驱动。确切地说,第二阵营尚未进入创新驱动阶段。湖北省R&D强度达到2.09,已进入投资驱动的后期阶段。说白了,湖北未来很可能会进入创新驱动阶段,包括陕西和福建。
第三,山西、吉林、黑龙江和海南的增长势头仍受资源驱动,这些省份尚未受到投资驱动。
如果我们只用一个指标来看中国,我们可以得到三个完全不同的发展指标。今后,这三个部门将继续为自身的发展发挥力量。你会发现第一部门已经开始涉足新的基础设施和数字经济;第二部门在自身投资驱动的基础上,正面临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即如何将传统的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与数字经济和数字设施深度融合;如何深入整合传统经济、传统制造业、工业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如何将传统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与智慧城市相结合?可以说,这些领域涉及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基础设施的深度整合。远离创新驱动的第三部门,未来该如何发展?我认为他们可以通过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和旧的整合进一步获得更好的后发优势。
从这个角度看,这是新40年的新起点。当今,产业体系和现代经济体系是核心话题。然而,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的核心需要依靠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同时发展人力资源和金融领域的投资和开发。“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驱动、人力资源”的协调发展是新四十年经济发展的关键。以5g技术的协同发展为例,信息技术设施建设需要整合创新基础设施。从这个角度来看,新的基础设施对我国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在当前的发展中,我们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新基础设施代表了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也代表了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但与此同时,我们面临的形势是,大多数省份仍然使用旧设备、旧材料、旧技术和老员工。当前的行业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数字基础设施需要与工业服务进行深度整合。仍以5g为例,投资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等。未来五年可能高达4.87万亿,也就是说,每年可以达到1万亿。但是,对于新基础设施的发展,我们仍然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目前正处于新技术培育期和新模式开发的初级阶段。目前,我国正在尽一切努力促进对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应该承认,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工业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仍然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就“企业云”的渗透率而言,美国是我们的两倍多。我们会发现,欧美许多企业在购买或托管云计算软件上的支出是中国企业的几十倍。客观地说,在解决工业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时,我仍然面临着新旧融合的一些困难。
此外,中国目前正面临美国的技术封锁,尤其是在贸易战和工业战争的险恶环境中。企业需要思考如何更积极、主动、有效地应用工业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目前,在中美科技战争的影响下,中国企业面临许多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是如何用新技术、新格式和新模式实现新的基础设施应用场景。众所周知,应用场景越广,市场需求越大,相关行业的发展速度也足够快。
来源:BBC新闻网
标题:张燕生:“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驱动和人力资源”的协同发展是新四十年
地址:http://www.0bbc.com/xbglxw/17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