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16字,读完约8分钟

最近热播的《三十只》,又一次点燃了人们讨论“上海漂流”团和上海的热情。

有网友说,这部戏就像三部平行的《上海女性图画书》。北外滩的东方明珠大厦是上海城市生活的无限遐想。在高房价下,租房难的窘境代表了“漂泊在上海”的悲哀。

在三十的剧照中你能找到多少上海元素?

剧中分散的上海地标、上海话和上海话都强化了故事所设定的城市背景。

有趣的是,“苏州出版”的微信公众账号开启了追逐电视剧《神探夏洛克·福尔摩斯》的模式,并仔细梳理了剧中的苏州元素,使上海的背景呈现出“苏州制造”。

女主人上下班乘坐的地铁实际上是苏州地铁3号线

《苏州发布会》还总结道,“我期待苏州继续‘霸屏’大屏和小屏,因为苏州的美丽值得更多人去发现!”

在这方面,苏州渴望抓住一出交通剧带来的城市宣传的机会;另一方面,上海则采取了“强力拒绝”的姿态。

最典型的例子是上海当地媒体上官新闻(上官News)的评价:“这里的风景就是上海的全部风景,但我不认为这里是上海。”

“除了以城市风光为背景,这些故事在任何一个城市都是既定的,而在这个城市里就没有那么独特的气质了。”

01

去年的“五一”假期,“第一代网红”苏州突然变红。为期四天的假期接待了453万游客,不仅同比增长11%,而且迅速上升到中国前三名。

一则新闻可以解释当时的盛况:在这个小节日的最后一天,因为有太多的游客聚集在通德里7号楼和汉宁路酒店门前,当地政府不得不关闭道路以维持正常秩序。最后一个受到这种“待遇”的城市是重庆,它受到了颤音的称赞。

吸引他们的不是苏州过去“人间天堂”的名声,而是电视剧《一切都好》——就像每一家口碑在社交媒体上爆发的网上红店一样,剧中的场景也一个接一个地进入了出拳派对的“除草”名单。

“一切都好”的剧照

作为传统旅游城市,苏州园林和语文教科书中的周庄水乡魅力使苏州带上了自己的交通光环,同时也陷入了旅游定位和宣传手段陈旧的问题。直到三年前,苏州“一日游”的消息还是当地旅游业最热门的话题。

2018年,当都市旅游的“战场”升级为颤音等短片平台时,人们发现“苏州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底蕴的城市,却出人意料地没有参与其中,寻找颤音的话题,而且与苏州有关。”很少。”

虽然没有赶上短片,另一个新的机会正在苏州等待被发现。

得益于上海影视产业的溢出效应,苏州已成为江苏重要的影视拍摄基地之一。这个行业有一个公开的秘密:为了更具成本效益,一些工作人员在扫描了东方明珠等地标后,将会抽调大批部队进驻江苏拍摄“沪剧”。

据一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3月,苏州已有176家影视企业获得了广播电视节目生产经营许可证,占江苏省的4%。就苏州的电影制作而言,2018年经审核的电影数量是2017年的2.2倍,已成为重要的影视作品制作基地之一。

在“一切都好”的推动下,已经发展成熟的苏州旅游业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去年,“一切都很好”几乎成了苏州的热门词汇。在今年年初的开局之年“第一次会议”上,苏州市常务副市长王祥特别提到了“一切都好”,希望苏州在投资发展、创业、生活等方面都“很好”。苏州市委书记兰甚至将此作为“苏州相当不错”的城市质量战略来宣传。

《三十而已》里的上海,“上海味儿”为啥不太正?

当地媒体也乐于“粉碎交通”。每隔一段时间,他们会总结在苏州拍摄的电视剧,宣传的重点将从介绍个别景点扩大到介绍苏联式的生活...

比如,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副教授陈毅就指出,过去“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疲惫感,让游客想深入街头,从细微处感受城市的真实状态,而影视剧的定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对于苏州而言,影视剧中的“苏州”有助于重塑现实中的苏州形象,从过去的“人间天堂”到“美丽幸福的新天堂”。

02

作为影视剧中的“资深明星”,上海长期以来饱受“城市设计”之苦。

1990年,一个拥有10,000人的“渴望”空巷带来了上海影视形象的大规模“崩溃”。有人写道:“王,一个衣着光鲜,在剧中有着小鲜肉味的大学生,上演了家庭暴力、抛弃女主持人等重大事件,却又无可挑剔,”“王这个名字足以降低上海人的自尊心。”

《三十而已》里的上海,“上海味儿”为啥不太正?

将上海引入影视剧的尝试由来已久。在这个过程中,上海的洋气和市场形象不断加强,成为上海的城市标签。曾参与创作多部上海题材影视剧的知名编剧王立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最近的电视剧中,过去广东和深圳的亮色元素似乎正在消退,而只有上海的元素依然亮色。

《三十而已》里的上海,“上海味儿”为啥不太正?

然而,在每一次尝试的背后,总会有一次又一次关于“上海是什么样的”的争论。

其中之一是2014年发布的《一步之遥》。导演姜文透露,他们希望通过在北京制作风景画来重现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当时很少有人拍这种照片。

“一步之遥”的剧照

对此,评论家朱琦评论道:“感觉是一群北方胡同游到上海来玩南方浪漫主义……依然是‘鬼子来了’的乐趣在村里的两根柱子上”,“他(姜文)一生中没有根深蒂固的日常文化感受。”

这种错位感在三十引发的讨论中再次出现。

虽然上海有很多标志性建筑,如黄浦江和静安中央商务区,但剧中呈现的“上海气质”却不能被当地人所认同。

有人指出,剧中的人物形象与上海市民的精心算计和“明明白白”的性格背道而驰。在“暂停”情节下,上海只能沦为故事的“背景板”,它的存在是为了迎合某些既定的想象。

上海作家毛健认为,在上海丰富多彩的现代叙事背后,“现代上海”可以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上海。即使在“魔术之都”的框架下,上海的核心仍然有一些非常简单的东西。

他举了一个例子,“这和上海饭店的老板娘一样。她知道她的泡菜卖起来很贵。她会以各种方式出来,倒一轮酒,然后殷勤地照顾服务员。用每个人都能听到的低沉的声音说,“送一盘水果给艾拉”。这是上海的现代...外国人嘲笑上海人的坏,不是因为上海人胆小,而是因为上海人有这种半诚实的传统。”

《三十而已》里的上海,“上海味儿”为啥不太正?

影视剧创造的形象是营销标签或刻板印象。对“老上海”来说,它也需要被解读为更贴近新时代的生活和市民。

王立平曾经说过,鲜明的上海本土文化应该不断继承,但不应该狭隘。上海的人文地标需要重塑,作为实践者,上海人的银幕形象“事实上,我们已经被重塑了”。

《三十》剧照

03

美国电影研究学者芭芭拉·曼尼曾指出

电影诞生时,出现了两个城市,真实的城市和电影城。如今,随着影视产业的日益发展,电影城往往会取代真正的城市。

2006年,路透社报道了巴黎综合症的出现。当时,访问巴黎的日本人普遍感到心跳加快、头晕、呼吸急促,甚至出现幻觉。诊断结果表明,由于这些游客发现传统戏剧中的巴黎没有好莱坞式的浪漫,因此电影所创造的巴黎想象与真实的巴黎并不协调。

《三十而已》里的上海,“上海味儿”为啥不太正?

巴黎午夜的剧照

为什么会这样?

根据曼尼的分析,电影的典型化导致了象征化,刻意创造的象征性城市印象成为主流,电影中的城市空逐渐偏离了它自己的意义。

对于那些希望利用电视剧进行营销的城市来说,这无疑是一把“双刃剑”。

在苏州不遗余力“粉碎交通”的背后,是影视剧“象征性”吸引力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因其在戏剧中的出现而吸引了大量游客的汉宁宾馆,因管理不规范而再次登上了搜索的风口浪尖;然而,通过“打孔”获得的潮汐流和脉冲消耗不仅难以维持,而且还会干扰当地居民。

《三十而已》里的上海,“上海味儿”为啥不太正?

暂时的增长很难满足苏州旅游业的需求。2019年,苏州旅游总人数为1.3609亿,同比增长4.0%,低于重庆、成都、Xi和其他“净红色城市”。

也许城市需要更多的答案,什么样的城市形象需要通过影视剧来创造?

作家张悦然在讨论中国城市文学时感到困惑:

与“稳定的城市”巴黎不同,许多中国城市更多的是“在变化的过程中,没有依附,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因此,“他们的感觉趋于一致”。

事实上,不仅上海,而且更多的城市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去年,以贵州为背景的《无名小卒》赢得了当地的赞誉,“小人物”、“悲壮”的故事被认为是对这座城市最恰当的诠释。

无论对苏州还是上海来说,这也许是开启下一个三十年的最好方式。

记者|杨弃儿非编辑|赵

资料来源:城市演变(身份证:城市演变)

全球新肺炎疫情实时查询

来源:BBC新闻网

标题:《三十而已》里的上海,“上海味儿”为啥不太正?

地址:http://www.0bbc.com/xbglxw/21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