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80字,读完约7分钟

作者巴曙松(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汇丰银行金融研究所执行院长)

自1999年COVID-19爆发肺炎以来,中国的金融体系并没有盲目地被水淹没,而是更加注重刺激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适当的政策和整个政策工具都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这有力地支持了疫情冲击后中国经济的复苏。在此过程中,银监会积极落实中央政府的相关安排,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促进了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对外开放,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重要支持,为疫情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正常化,银行业和保险业也需要根据银监会的部署和新的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灵活调整业务模式和业务重点,进一步发挥金融防疫作用。

巴曙松:应对疫情冲击金融政策的中国版本

财政支持政策: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关键

在制定应对疫情影响的政策过程中,最困难的环节是确定受疫情影响最大的人群、企业和行业,然后有针对性地向这些群体提供政策资源支持。换句话说,当无法准确识别这些群体时,盲目的“洪水灌溉”刺激政策往往是下一个最佳选择。从这个角度来看,通过观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为应对疫情影响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我们为加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出了很大努力。

巴曙松:应对疫情冲击金融政策的中国版本

具体来说,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在疫情的影响下,中小微运营商受到的影响最大,尤其是业务活动和财务困难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微型经营者面临着流行病影响造成的短期融资缺口,现金流面临着断裂的困境。获得融资支持以弥补流动性影响是微运营商非常需要的一项政策救助措施。鉴于疫情的影响,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会同相关部委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推迟还本付息、扩大贷款展期规模等。,有效稳定了企业现金流,积极支持企业恢复工作、业务和市场。据我们调查,在现有的救助措施中,很多小微运营商认为延期还本付息和无息低息贷款是最直接有效的。根据《2020年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的数据,截至2020年6月底,银行业递延贷款本息已超过1.8万亿元。

巴曙松:应对疫情冲击金融政策的中国版本

总的来说,2020年以来,国家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如重点支持防疫相关生产企业的生产,全力支持企业恢复生产,确保企业稳定发展。在再融资、延迟还本付息、中国人民银行一揽子购买信贷等多种措施的刺激下,信贷市场资金充足,但仍可能存在结构性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如现有客户融资过度、白户融资难等。其中,初始贷款利率较低是主要原因: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信贷报告,中国80%以上的民营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没有从银行系统获得贷款,主要是因为传统银行对个体户和微观经济的准入渠道和风险控制能力有限。为了解决这一结构性问题,让信贷资金惠及更多企业,银行业需要继续实施银监会长期以来推出的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在当前环境下,这不仅是为了调整银行信贷结构。这些措施也可以说是应对疫情影响的措施。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首笔贷款利率;二是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整合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引入智能大数据风险控制系统,积极开发和对接“首贷”客户;第三,以数字技术为切入点,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优势,鼓励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银行联合放贷,构建小微融资的长期供给体系。

巴曙松:应对疫情冲击金融政策的中国版本

信贷资产质量:客观看待不良资产的周期性波动,扩大银行业的市场化

从中国目前的融资结构来看,中国仍然是一个以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结构。因此,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结构调整和流行病的影响将直接反映在信贷总量和质量的波动上。从这个意义上说,间接融资结构中的信贷状况可能是更全面、更敏感的经济运行的晴雨表。自2020年以来,这一流行病对经济的影响极其强烈,这必然反映在银行业不良资产的增加上。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6月底,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为3.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00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10%,比年初增加0.08个百分点。目前,不良贷款的风险仍基本可控。在疫情的影响下,不良贷款率至今没有大幅上升。除了疫情的影响可能会传递到银行系统外,还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近年来,对银行市场混乱的强有力监管和整顿,提前释放了部分风险,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第二,不良资产处置增加。三年来,银行业处置不良资产5.8万亿元,影子银行、交叉金融等高风险业务减少16万亿元,化解了部分风险负担;第三,部分风险可能因延迟还本付息等政策而延迟,宏观政策具有一定的套期保值效果。

巴曙松:应对疫情冲击金融政策的中国版本

从趋势来看,受疫情影响的一些行业的风险可能会逐渐暴露。同时,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现已延长至2021年3月。如果当时全球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不良贷款的压力在短期内可能会增加。由于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最大,中小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的重叠影响相对较大。因此,必须客观看待不良资产的波动,增强银行业处置不良资产的市场化能力,创新处置不良资产的工具和方式。例如,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时间集中、数量大、金额小、缺乏担保的不良贷款,可以创新和推广网上法院,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同时,要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特别是对于高风险的中小银行,应该通过及时补充资本和建立救助机制来提前防范风险。

巴曙松:应对疫情冲击金融政策的中国版本

银行业和保险业的改革开放正成为高层次开放的主战场

当前,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正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政策主线。这是中国自身经济转型和金融结构优化的客观要求。同时,在当前全球化阶段受阻、反全球化趋势局部显现的情况下,中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对外开放也成为中国抵御反全球化和反脱钩趋势的重要力量,显示了中国继续推进全球化、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此外,在疫情的影响下,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货币已进入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极端环境。相对而言,人民币仍处于正常的货币政策区间,这无疑增强了人民币资产的相对吸引力,为推动金融业改革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巴曙松:应对疫情冲击金融政策的中国版本

具体来说,在银监会于2019年公布12项银行业保险业开放措施后,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出台了金融业开放的“全国11条”,国务院修订了外资银行和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自2020年以来,中国继续加大推进金融开放的力度。例如,财政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11项财政改革措施,四个部委发布了《关于财政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这些坚定的改革开放措施突出了中国的促进作用

巴曙松:应对疫情冲击金融政策的中国版本

总的来说,海外金融机构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业务仍然很低。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开放程度仍然很高。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开放,市场和机构进入壁垒不断降低,更多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有利于促进行业健康竞争。可以预见,下一阶段中国将继续开放金融市场准入和业务范围。在当前形势下,进一步推进金融开放的途径有很多:一是发挥区域开放的示范作用,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区。第二,做好金融开放体系的配套工作,努力树立金融领域竞争中立的理念,通过引进外资金融机构促进市场竞争,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第三,利用金融技术帮助金融开放。四是建立与金融开放相适应的监管体系。在金融开放的同时,要注意防范金融风险,进一步增强金融监管能力。在监管层面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信息沟通与合作,与国际标准接轨,加强对跨境金融机构的监管与协调。(中信经纬应用)

来源:BBC新闻网

标题:巴曙松:应对疫情冲击金融政策的中国版本

地址:http://www.0bbc.com/xbglxw/22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