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176字,读完约10分钟
目前,我国金融技术的发展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但是随着金融技术应用的深入,如何控制监管规模已经成为技术创新和监管之间的一个重要问题。近日,北京首个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名单和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实施方案相继发布。业内人士指出,这标志着中国版的金融“监管沙箱”已经正式走上前台。
监管沙箱(也称为监管沙箱)意味着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营销方法可以在“安全的空房间”内的真实市场环境中得到验证,监管者可以保护消费者/投资者的权益,防止风险溢出。在积极合理放松监管要求的前提下,金融技术创新减少。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在2015年提出的,随后迅速在全世界推广开来。
中国人民银行(北京)业务管理部发布通知称,央行公开征求公众对农业银行小额信贷产品、中信银行智能产品等六项金融技术创新监管试点的意见。随后,上海出台了《加快上海金融技术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从五个方面提出了25项措施,包括全面推进金融技术监管试点创新,把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技术中心。
分析人士认为,第一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的申请主体多元化,初步确定了监管试点探索方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与世界接轨的金融科技监管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许多地方的积极参与和布局,显示了中国金融科技生态发展的勃勃生机,也显示了监管层面的包容精神和推动金融科技发展的决心。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推进监督试点探索仍需在实施层面面临挑战。
北京:六个项目入选金融技术创新监管试点
去年12月23日,在中央银行管理部和相关部门的组织下,北京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项目正式启动。
近日,央行管理部正式向社会公布首批六大创新应用:基于物联网的产品可追溯认证管理及供应链金融(工行)、小额信贷产品(农行)、中信银行凌志产品(中信银行)/中国银联/杜晓曼/携程)、aibank内部产品(百信银行)、快速通道快速贷款产品(宁波银行)、移动pos创新应用(中国银联/)
六个应用集中于前沿技术的应用,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应用编程接口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涵盖数字金融的多种应用场景。此外,该应用涉及国有商业银行、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清算机构、支付机构、科技公司等各类机构,涵盖传统的特许金融机构和非特许互联网公司。
中国商业智库首席研究员李建军告诉记者,首批试点应用有两个特点:一是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对金融机构消除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和服务效率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技术与金融的结合是一个基本共识;第二,科学技术的基本属性是创新。通过“监管沙箱”,我们不仅可以为空金融科技留下足够的创新空间,还可以划定一个刚性的底线。试点应用的划分考虑了创新发展和金融安全的综合考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对记者表示,中国版的“监管沙箱”以传统部门为特征,帮助传统部门和机构在技术公司的帮助下实现技术迭代和升级。事实上,这种架构是将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技术公司放在一起,将创新力不足的部分向前推进,并在此过程中探索创新的边界。
“为了解决难以同时识别商业模式和企业的问题,目前的沙箱策略是选择能够与特许金融机构合作的特许金融机构和技术公司进入沙箱,并重点识别金融创新商业模式。这些企业有望为今后申请进入沙箱的企业提供很好的示范。”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沈燕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管理部副主任曾志成去年年底在媒体见面会上提到了相关原则:在北京开展金融技术创新监管试点工作,要遵循基本业务规则,注重渗透监管等手段,在技术创新的表象下厘清金融业务的本质,确保金融技术创新不突破现有业务规则,不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此外,要以防范金融风险为主要任务,以发展服务业为核心理念。
根据中央银行管理部的声明,北京市金融科技创新试点监管将实施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批复》,在中央银行的支持和指导下,北京率先开展了金融科技创新试点监管。
据曾志成介绍,中央银行的管理部门和北京的各个部门组成了一个工作组,制定试点方案,组织项目申请和选择。北京所有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积极申请,最终获得6个部委批准的46个金融技术试点项目,涉及77家参与机构和企业。业内人士指出,第一批六个试点项目已在上述项目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确认。
监管试点应用针对服务实体和肖伟
“上述试点项目旨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高金融便民服务水平,拓展金融服务渠道。该试点项目代表了当前中国金融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和先进成果,具有技术先进、场景普遍、示范性强的特点。”央行管理部门在公告中表示。
该产品以中国农业银行小额信贷产品为例,利用银行内部和外部数据对企业数据进行建模,深入了解企业融资需求,实现小微企业融资的快速申请、快速审核和快速贷款,缓解小微企业在供应链“长尾”端的融资困难和昂贵问题。类似于宁波银行的快速审核和快速贷款产品。此外,中国银联、小米数码、京东数码联合开发的手机pos也是针对小微企业、农业、农村、农民等领域的商家,重点关注手机小额收单的应用场景。
“金融技术创新的先导离不开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根本目的。”李建军指出,从试点项目的角度来看,主要集中在当前金融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上,如小额信贷和供应链金融。同时,对于支付等基础金融业务,不仅要解决便利性和服务效率问题,还要解决消费者金融保护等相关问题。普遍性和系统性安全值得关注。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所所长刘墉表示,试点应用涉及小微贷款、支付等产品,表明国家监管部门鼓励利用金融技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提高金融便利服务水平。小微企业缺乏有效的资产抵押,抗风险能力弱。金融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小微企业获得融资服务创造健康的信用环境,提供更多的偿债服务渠道。
刘墉认为,这些特点显示了中国金融技术创新监管试点与国外“监管沙箱”的区别:一方面,这一试点首先划定了刚性底线,设定了弹性边界,明确表明试点参与者需要“许可”。与此同时,创新的商业模式被空反复试验;另一方面,这一试点包括支付、小微企业和个人信贷,以及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更加关注民生,更加注重金融技术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优化实体经济结构中的作用。
北京赢得了监管试点的第一名,上海积极策划竞争
作为经济发展的“血脉”,金融竞争力的提高离不开科技的赋权。谁抢占了金融科技发展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经济和产业发展的主动权。
1月14日,北京公布了“监管沙箱”试点应用项目;1月15日,上海发布了《加快上海金融技术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第四条表明,上海将尽一切努力推进金融技术监管试点创新,并将其作为计划的重点项目加以推进。
《方案》表明,上海应积极探索金融技术监管创新,支持中国人民银行组织试点,提高上海支付结算监管能力;进一步完善长三角监管协调,推进长三角地区金融技术监管信息共享;建立金融技术风险防范机制,在上海建立中国金融市场交易报告数据库。
据介绍,刘墉、北京、上海等城市都处于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前沿,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发挥着主导作用。基于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内外部环境的需要,两市将金融技术作为重点战略产业进行布局和发展,这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的关键。事实上,不仅上海在推进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建设,深圳和杭州也在积极部署。
李建军认为,北京和上海的金融科技试点和金融科技中心建设表明,金融与科技结合是未来的大趋势。随着金融领域科技创新的深入,提升金融服务的包容性和安全性具有积极意义,将在金融风险预警和处置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它的广泛应用和溢出也是不可预测和无法控制的。因此,在金融技术监管中,必须更加注重审慎的基本原则,坚持以科技为金融服务的根本方向,坚持以特许金融机构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采取广泛关注、重点实施的策略,坚持底线,发挥科技的作用。”李建军说道。
挑战:监督和控制以及消费者保护
事实上,要有中国特色,要与国际接轨,这就意味着中国版的“监管沙箱”必须走出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探索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许多挑战。
“监管沙箱”的本质是确保创新测试带来的风险不会从企业传递给消费者。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指出,“监管沙箱”试点的目的是在强监管环境下为金融技术创新项目提供一定的政策豁免,缓解金融技术创新的后顾之忧,同时通过事前的制度安排充分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而更好地实现金融创新、合规监管和金融消费者保护之间的动态平衡。
上述专业人员总结了执行中的几个困难:首先,必须加强地方和中央政府之间的监督和协调。实施“监管沙箱”的首要任务是做好制度和机制的顶层设计,“两会”要统一思想,明确相关部门的业务职责和监管边界。此外,与公安和监管机构沟通,建立通知机制,以避免监管主体之间的冲突、交叉和/或差距,并改善监管的协调和联系;其次,我们应该在试点项目中促进数据共享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此外,试点工作应基于详细的数据。北京和上海是大型金融机构的总部,掌握了中国金融业的大部分数据。试点企业应严格执行信息披露制度,确保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同时有效保护消费者知情权,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沈燕指出,“监管沙箱”不是万灵药,它仍然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才能发挥作用。例如,适当的监管是“监管沙箱”刺激创新的前提,而如何将监管与创新活动的风险特征相匹配是实施的难点。如果监管力度太低,“监管沙箱”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因为它不能有效甄别诚实的创新企业和虚假的创新企业;然而,如果监管力度过高,诚实创新型企业的合规成本无法覆盖其利润,这将抑制创新激励。"有效的沙箱监管还需要与其他监管技术相匹配."沈燕说。
对此,央行业务管理部在公告中表示,下一步将在总行的指导下,与相关部门共同评估“信息披露、产品宣传、公众监督”等灵活管理方式的监管有效性,进一步探索建设符合中国国情和国际标准的金融技术创新监管工具。 并指导获得许可的金融机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在遵守法律法规和保护消费者权利的前提下,增强金融机构提高质量和效率的能力。
来源:BBC新闻网
标题:中国版“监管沙箱”走向前台
地址:http://www.0bbc.com/xbglxw/5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