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39字,读完约7分钟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春季是中国春耕实地观测中最强的季节
新华社记者
3月20日是春分节气。俗话说,春分下雨时,家家户户都很忙,插秧前要种瓜种豆。你看,春天的气息在田野间荡漾——
在江南,尚领茶园的春茶即将收获;
在中国南方,桑吉鱼塘就像一面镜子;
在西南部,桃花和杏花竞相开放;
在华北,一片麦田郁郁葱葱;
在东北部,冻土在雪下逐渐融化;
在西北地区,地膜覆盖和土壤保持是繁忙的;
……
农民的朋友们已经开始在一年的第一个农忙季节努力工作。春耕和整地是目前田间的主题。请和我们一起走进春天的田野。
田野是绿色的
皖北平原绵延数千里,绿色的冬小麦正在茁壮成长。安徽省苏州市亿利达农业科技合作有限公司董事长韩素兰日前刚刚完成小麦纹枯病的防治工作,并迅速转向“果园管理模式”。在苏州西外环路旁的果园里,她和十几个工人正在修剪果树,给白色杏花施肥。
韩素兰的合作社转让了4000亩土地,其中3000亩种植了优质专用小麦,1000亩是果园,委托了3万多亩土地,提供耕种、收割等社会服务,成为“田间保姆”。
“这种流行病给早期的田间管理带来了一些影响,但在政府的帮助下,困难正在得到解决。”韩素兰说,随着天气转暖,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同时,要尽快开展麦田管理。
草在长,在飞,南方的田野已经充满了活力;在北方,沉睡了整个冬天的黑土地在苏醒。
“农民可以把水稻种子送到发芽车间。不要专注于发送它们。每个人都应该分散他们。”近日,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莲花镇村广播喇叭除了提醒人们做好防疫工作外,还增加了新的农事准备要求。
听到广播后,百花村的种植者张军(音译)立即将稻种送了出去。“我几年前就买了稻种,第一个月就把温室里的雪清除了,还通过电话订购了2000个秧盘。”种田的时候,我不等人。在过去的几天里,我必须筛选有营养的土壤,并在4月10日左右把种子放在盘子里!”他说。
一年的计划从春天开始。冬小麦是夏粮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农民每年收获的第一茬作物,而春播面积占全年的一半以上。能否搞好春田管理和春耕,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和14亿人口的“米袋子”。
为了做好春耕工作,中央应对肺炎疫情领导小组(COVID-19)最近发布了《当前春耕工作指南》,要求确保春耕播种面积,尽快分类恢复春耕秩序,按时掌握不同地区的春耕情况。
随着天气变暖,春天变得更浓了。目前,农民正在精心管理冬小麦和油菜籽,抓紧早稻育苗,农业销售正处于旺季,蔬菜种植、果树管理和畜禽养殖也很忙。“田保姆”和“农场管家”提供的集中育苗、代耕代种、环节托管等服务,为农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力量从四面八方聚集
你变胖了吗?你吃药了吗?雇佣的人?受疫情影响,今年农资运输和人员流通不畅,许多农民和大型企业单位在采购、运输和使用农资方面面临困难。在农业和农村事务部设立的防疫热线中,这些问题经常被农民反映出来。
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白湖镇利民农机合作社董事长何凌云和几名员工正在忙着维护农机。
“我们合作社承担了近2万亩春耕的任务。由于疫情的影响,技术人员无法重返工作岗位,为麦田除草和检修农业机械。前一段时间我特别焦虑。在通过微信群对全县农机化行业进行反思后,农机部第二天组织人对农机进行了维修保养,解决了燃眉之急!”何灵芸说道。
开放人流、物流等封锁点,解决农民关切。当地农业当局及时采取行动。农业研究机构和大学鼓励当地农业指导,并在地球上写论文。
"夏,记得及时翻耕和灌溉,有效地防治二化螟!"湖南农业大学的研究生朱海军(音译)每天都在湖南省益阳市鹤山区八子哨镇高梁坪村忙碌着,帮着准备农资和推广深受农民欢迎的农业技术。
受疫情影响,学校开学时间被推迟了。湖南省农业和农村事务厅和湖南农业大学成立了双季早稻育苗和粮食生产指导研究小组,朱海军成为鹤山区指导小组成员。"这是农业学生的义务,也是宝贵的基层实践."朱海军说。
特殊年份的春耕是一大考验。在抓重点、抓难点的过程中,政府和企业的力量正在从四面八方汇聚-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提高了早籼稻和中晚稻的最低收购价。农业和农村事务部、财政部协调整合农业项目资金36.7亿元,各地也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积极推进早稻面积恢复;
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和交通部已将农业机械转运纳入紧急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范围。承运人印制全国统一的《防疫应急物资和人员运输车辆通行证》后,不得停车、检查、收费,并优先通行;
供销总部向各级供销社下达“动员令”,充分发挥物流优势,开辟农资下乡“最后一公里”,把优质农资送到贫困户手中;
品多多日前推出首个“春耕节”,并将补贴3亿元。与几十个农业品牌一起,通过“生产线直接到田”的网络直供模式,补贴生产资料进村下乡。
“运春城”充满活力
往年的这个时候是农民参观大量农业材料的旺季。面对今年“见面难”的新形势,农民如何把握市场脉搏,生产优质产品?
18日上午,黑龙江省富锦市长安镇大安村种植户申打开手机客户端观看直播,专家们正在“田间直播室”讲解水稻种植技术。他种植圆形品种已有20多年了。去年,315亩水稻的种植价格为1.2元,而长粒品种的售价为1.5元。因此,今年他打算尝试专家推荐的长粒品种。
通过了解最新信息,沈不仅改变了的种植品种,也改变了他对除草的认识。“过去,当我看到地上的草时,我习惯于与毒品作斗争。这一次,我听专家说,在整地之前,草还没出来之前,打药的效果很好,省了药,减少了污染。我打算试试。”他告诉记者。
“指尖服务”正在帮助越来越多的农民。千里之外,在北回归线上的建水县,浙商农民专业合作社主席谢看着田间的“夏黑”葡萄,非常高兴。温室里早熟的葡萄正在变色,一个月后就会上市。
“去年的这个时候,很多专家团队到基地进行指导,今年的技术指导从‘面对面’变成了‘在线’。我们建立了微信群,种植者可以随时联系专家。”谢说,他们与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基地采用水肥一体化系统,肥料用量精确到克。通过精确管理,同一土地上的同一品种在不同时间上市。
当根植于土壤中的农耕精神与新的科技手段相遇时,一股生机勃勃的新生力量就会出现。
今年春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农业技术人员通过网站、手机客户端、公共号码和微信群开展“在线”指导服务。在农业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平台“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上,来自全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38万多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6000多名专家解答了技术难题,提供了远程咨询。
草长了,莺飞了,柳树刷着堤岸。越来越强烈的春天正在广阔的田野里蔓延。千千数以千计的“田间小屋”和“云教室”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农民与科技和市场的距离越来越近...新的变化正在悄然酝酿,不仅在充满绿色的土地上,也在勤劳的农民心中!(记者于雯静、江刚、王建、周楠、周伟、杨静)
来源:BBC新闻网
标题:春色最浓在田间——来自全国春耕备耕的现场观察
地址:http://www.0bbc.com/xbglxw/12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