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49字,读完约1分钟

新华社北京4月10日电(记者董瑞峰)中国计算机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9日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在疫情期间表现良好,如无接触自动测温、底层调查自动问答等。过去,有更多的数据积累;相反,由于缺乏足够的标记数据,扩散路径检测和病毒源追踪的效果更差。

抗疫“淬炼”人工智能 专家表示要更重视“软基建”

李国杰当天在中国科协学术部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前沿科技论坛上提出了上述观点。本次前沿科技论坛的主题是“人工智能:科技与经济融合的新引擎”,以在线讨论的形式举行。

自1999年COVID-19爆发肺炎以来,人工智能在疫情监测和分析、人员和物资控制、药物研发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它也面临一些新的应用需求和挑战。

李国杰说,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是双胞胎,没有数据就没有智能。目前,高质量数据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因此应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基础数据平台的建设,促进人工智能培训的共享,形成公共服务体系。

他说,过去,基础设施主要是钢筋混凝土。现在,要发展数字经济,就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更加注重“软基础设施”,大力开发人工智能应用所需的各种工具库、算法库和软件库,构建完整的工具链。

在抗击疫情的背景下,“新基础设施建设”一词最近频繁出现在恢复经济发展的政策中。人工智能,作为“新基础设施”的内容之一,是按下了加速器按钮。

来源:BBC新闻网

标题:抗疫“淬炼”人工智能 专家表示要更重视“软基建”

地址:http://www.0bbc.com/xbglxw/13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