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29字,读完约5分钟

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写在第30届全国助残日之际

新华社记者孙绍龙

2020年,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消除贫困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年。今年5月17日,中国8500万残疾人也庆祝了一个重要的日子——第30个全国助残日。

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残疾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残疾人在祖国各地和各行各业都在不断争取自我完善。这个特殊的困难群体正在突破生理和心理条件的限制,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和享受者。

精准扶贫为残疾人插上梦想的翅膀

什么是梦?对于魏,这是一个曾经遥远的问题,但现在可以一蹴而就。

魏住在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他因小儿麻痹症致残,只能拄着拐杖走路,这让这个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

“在你问我什么是梦之前,我可能真的无法回答。”魏说,现在对他来说答案很简单——带领像他这样的残疾朋友一起致富。

魏没有说大话。在当地精确扶贫政策的支持下,魏拄着拐杖早早起床,靠养羊养牛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好日子。他还成立了一个养牛专业合作社,仅在2019年就让30多个贫困家庭脱贫。

贫困的残疾人是最难克服贫困的“硬骨头”。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扶贫办公室主任谢洪德介绍,目前,近三分之一未脱贫的家庭有残疾人,未脱贫的残疾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度残疾人。

为了不让贫困残疾人“落在后面”,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济困专项行动计划,如《贫困残疾人扶贫行动计划(2016-2020年)》、《重点解决贫困残疾人家庭突出困难实施方案》和《产业扶持》等。

随着政策的不断实施,贫困残疾人的生活正在悄然改变。谢宏德表示,自实施精确扶贫战略以来,截至2019年底,中国贫困残疾人数量已从700多万人降至近50万人,2019年净减少约120万人。

拓宽渠道,激发残疾军官的创业活力

在安徽省金寨县唐家辉镇,身高只有1.4米的张传峰,是著名的“山货第一兄弟”。

2014年,张传峰被评为贫困家庭。尽管“饥饿”,但下定决心要干一番事业的张传峰并没有停止寻找机会。

小额贴息贷款、企业补贴...一系列的好政策让张传峰大放异彩。有了资金支持和辛勤劳动,张传峰脱下了“穷帽子”,开辟了一条双手致富的道路。2019年,产品销售额超过500万元。

目前,我国残疾人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形成了比例就业、集中就业、自主创业、辅助就业等多种就业形式。数据显示,除被取消的残疾人和超龄残疾人外,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已达855.2万人。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积极出台政策,帮助残疾人摆脱贫困,通过就业融入社会。2019年,北京、吉林等11个省市出台了残疾人就业援助政策。其中,北京等六省市也出台了残疾人“超比例就业奖励”专项文件。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就业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中国残疾人就业的总体规模和结构趋于稳定,城乡新增残疾人每年保持在30万人以上。

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的底线

驻马店经济开发区护理中心的文化体育活动室里,一位年过古稀的残疾老人李志正在用左手练习书法。

李治年轻时因车祸致残,生活不便。如今,在护理中心,他不仅可以免费吃饭和就医,还可以享受专业陪护。

吴琪,一个脑瘫的残疾人,住在这里,他的母亲周鹤梅是一名护士,月薪2000元,照顾吴琪,解决生活问题。

这是我国努力保障重度残疾贫困家庭的一个缩影。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中国共有9941家残疾人护理服务机构,为22.4万名残疾人提供护理服务。

与此同时,中国还在大力推进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目前,全国18个省市提高了补贴标准,6个省市建立了动态调整机制,享受“两项补贴”的残疾人数量稳定在2000多万人。

在COVID-19的肺炎流行期间,各地保障残疾人的步伐从未停止-

在河北省,有关部门对贫困残疾人进行了入户核实,并加强了自下而上的保障,确保所有的保险都有保障,所有的救助都有保障。

在湖北,今年3月至6月,武汉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每月增加50元。

在甘肃,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立即向网络残疾人就业基地发送了防疫材料,并开通了帮助残疾人重返工作岗位和恢复生产的绿色通道。

......

实事求是,关爱8500万残疾人,体现了党和国家以人为本、关爱特困群体的坚定决心。

与此同时,全社会逐渐形成的尊老爱幼的良好氛围,也为这场决战中的脱贫攻坚战注入了最强大的力量,真正实现了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

来源:BBC新闻网

标题:助残脱贫 决胜小康——写在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之际

地址:http://www.0bbc.com/xbglxw/16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