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71字,读完约8分钟

永泰村的晨雾。

张培芬

贵州地蒙村民住宅。

制图:蔡华为

核心阅读

乡村遗产蕴含着超越时代空的价值,如治理智慧、生态贡献、文化认同等,体现了乡村遗产的多重社会功能

在农村遗产保护的实践中,我们应该努力理解和尊重当地居民对遗产的认知和实践,帮助他们找到一条可持续的保护之路

农村遗产是人与自然不断互动的结果,也是研究农村人地关系的可读文本。它是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当地居民通过他们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它不仅包含景观、建筑、植被等有形元素,还包含生产技术、生活智慧等人文元素。近年来,公众越来越关注农村的文化遗产。在学术界,我们通常将其定义为乡土建筑、传统村落、村落文化景观等概念,这反映了以历史和艺术为中心的遗产认定标准的“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变化趋势。

乡村遗产:田野中的家国情怀(文明之声)

农村遗产的活化和利用与农村振兴息息相关,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自2012年以来,国家分批公布了数千个传统村落,并优先保护这些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大型古村落的古村落。第一批选择了51个村庄,第二批将达到100个。其中,一个典型的尝试,如“拯救老房子”,旨在保护古村落的老房子。村民自愿申请,浙江省古建筑研究院作为技术支持,不仅评估了整个项目计划,还承担了培训农村工匠的责任。

乡村遗产:田野中的家国情怀(文明之声)

在农村遗产保护的实践中,我们应该努力理解和尊重当地居民对本土遗产的认知和实践,帮助他们找到一条可持续的保护之路。

让乡村遗产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

自古以来,农村就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地方。乡村遗产的产生和发展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关系的建构过程。

永泰庄村是位于福建省永泰县的一个区域性防御性住宅。从传统民居的谱系来看,它属于闽东民居的范畴。152个村主要分布在永泰县大阳镇、同安镇和松口镇,其中仁和村和?平庄、稷山塘、邵安庄、中普寨五个村庄被列入第八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命名为“永泰村群”,数十个村庄被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乡村遗产:田野中的家国情怀(文明之声)

永泰村的建设关系到不同家庭的迁移和繁衍。许多家庭搬到永泰后,开始建造他们的住宅。随着人口的增加,人们在祖屋周围建造新房子,供后代居住。一些家庭在施工过程中更加注重安全,逐渐形成了大家庭共享的社区联防空房。永泰县盖阳乡朱峰村的朱峰村民回忆说:“寨子外面的石墙有两三米高。那时候石头是从山里采来的,工程很大。”

乡村遗产:田野中的家国情怀(文明之声)

东阳乡周坑村的邵安庄人认为:“如果没有村庄,凝聚力就会很弱。没有老房子,每个人都不太注意他们心目中家庭的共同事物。”这种凝聚力对该地区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永泰庄村是“家族文化”社区凝聚力的外在表现。庄村的改造不仅是一种保护文化遗产的行为,也是一种建构身份的重要手段。面对庄宅倒塌、损毁等破坏现象,我们采取的保护措施应着眼于通过现代组织手段加强庄宅文化遗产价值内涵的传承,增强当地居民对故土的归属感和参与度。

乡村遗产:田野中的家国情怀(文明之声)

在政府的指导和政策支持下,许多村庄建立了自己的保护和发展中心,即村委会。大多数成员由村里的家庭成员组成,他们负责在内部召集、协调和组织各种保护活动,并在外部与政府和企业联系。一些有组织的当地居民作为传统工匠参与,而其他人作为庄村的日常使用者负责维护和监督。即使是非文化保护的庄村民居,在以村民集资为主的前提下,秉承"不设计、不招标、不邀请、不购买"的"四不"原则,也降低了修缮成本。最重要的是,这些农村遗产真正融入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乡村遗产:田野中的家国情怀(文明之声)

浓缩与自然相处的体验

运用文化景观的方法和视角重新认识乡村遗产的价值,将乡村视为一个不断变化的生活景观系统,注重挖掘与自然相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土地利用模式、景观内涵和文化理念,是近年来乡村保护的重要突破。

对当地居民来说,乡村文化景观是他们精心培育的结果,其中蕴含着他们的生存智慧和与自然相处的方式。在中国西南的一些村庄,我们可以看到当地居民对各种自然元素的灵活运用,包括气候、土壤、水、石头、动植物等。如哈尼梯田的文化景观、榕江大理村的古建筑、石阡楼上村的古建筑等。尊重自然和亲近自然的观念是他们所坚持的遗产观念,或者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这是相互明显的。

乡村遗产:田野中的家国情怀(文明之声)

贵州省石阡县娄山村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贵州省地形以山地为主,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娄山村不同于东村的苗村,是典型的汉族移民村。明朝弘治六年(1493年),一个来自江西的汉族家庭在“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历史移民浪潮中迁入贵州,最终定居在贵州思南的福寨期(旧称楼上村)。娄山村位于远离廖仙河的山坡上,有大片的梯田。其中的景观和植被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基本的生存载体,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便捷的物质资料。龙洞湾、天府井和茅野洞等天然泉水是楼上村民耕种和生活的主要来源。根据地形和水源高程的差异,村民们将耕地分为水稻种植和旱作农业,有序合理地保证了不同空空间和时间的水和土地的有效利用。

乡村遗产:田野中的家国情怀(文明之声)

2008年,娄山村成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村。2012年,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3年,“娄山村古建筑群”被宣布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编写娄山村国家保险单元的过程中,编写团队通过分析村庄的地理载体、生物圈和人文圈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和功能,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核心遗产价值,使保护范围不再局限于国家保险清单上的几个重要建筑,还包括空房、田园景观和自然环境等建筑。

乡村遗产:田野中的家国情怀(文明之声)

对农村遗产保护价值的辩证认识

城市和乡村的关系一直在变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空农村地区变得更加开放,城乡关系发生变化,农村边界随着人口流动无形中扩大。

为了保护农村遗产,我们需要从城乡关系的角度对其进行定位。明清时期,商业氛围得到改善,江南市镇经济得到发展。许多乡村集市向城镇发展。在北方,晋商开始走出农村,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晋商。中后期,金融和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平遥、太谷、祁县等地。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来回流动,回馈家乡成了当时晋商的“乡愁”。在城乡之间频繁的交往中,从农村向城市“突破边界”的可能性增加了。

乡村遗产:田野中的家国情怀(文明之声)

例如,诸葛村位于浙江省兰溪市。历史上,诸葛村所在的兰溪是浙江省中西部的一个水运枢纽。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就出产许多药材。凭借便利的交通,兰溪已成为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之一。凭借水运条件,诸葛村的村民在蓬勃发展的兰溪药业中脱颖而出,他们的生意开始突破现有的村空房限制。诸葛村位于永昌、唐智、双牌、探春之间,占据着中心市场的位置,同时村内商业也有所发展。可以说,中医、商业、农业的并行塑造了诸葛村的文化特色,城乡互动更加频繁。从古建筑和村落的格局可以看出,商业形态的更新与诸葛村乡村遗产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

乡村遗产:田野中的家国情怀(文明之声)

20世纪90年代后,诸葛村试图对外开放旅游,并主动保护村内的文物。在两个村委会的领导下,逐渐走出了一条旅游利用、文物保护和社区发展相结合的道路。诸葛村党支部书记回忆说,在旅游开放初期,该村派人到上海开展旅游宣传活动,每天随身携带大量宣传资料,向大家介绍诸葛村。此后,面对明清至民国时期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诸葛村还成立了古建筑修缮小组,积极向村民宣传文物保护的理念,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号召村民参与共同维护家园。2018年,诸葛村带领400多名当地村民直接从事旅游,年接待量超过60万人,年综合旅游收入超过1亿元。

乡村遗产:田野中的家国情怀(文明之声)

通过家园的共同维护和旅游业的发展,诸葛村的集体经济和社区凝聚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仅为城市居民了解当地文化提供了一个平台,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农村遗产价值的转化,这在我国许多农村遗产保护案例中是罕见的。

乡村遗产:田野中的家国情怀(文明之声)

保护农村遗产最终取决于人们对家庭和国家的依恋,以激发创造力和活力。在农村遗产保护实践中,只有深化对家庭、习俗、景观和自然环境的具体认识,了解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才能更好地为热爱农村和爱国主义奠定基础。乡村遗产源于历史,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蕴含着超越时间空的价值,如治理智慧、生态贡献、文化认同等方面,体现了乡村遗产的多重社会功能。它的生活特征与国家、社会甚至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家庭和国家情感的建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乡村遗产:田野中的家国情怀(文明之声)

(作者:复旦大学)

人民日报(2020年6月27日08版)

来源:BBC新闻网

标题:乡村遗产:田野中的家国情怀(文明之声)

地址:http://www.0bbc.com/xbglxw/18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