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9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贵阳7月26日电:“这比‘家乡’更有趣”——贵州六枝特区搬迁社区的夏日生活

新华社记者潘德新

上午8点刚过,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罗别镇的全国手工艺创业培训基地就开始热闹起来。与往常不同的是,所有来“火车”的孩子都被重新安置了,最小的不到5岁,最大的只有14岁。

"挑几颗绿色的木珠,把它们串在一起,然后是几颗红色的珠子.""你可以选择几种颜色。""这个黄色的大棉球也可以加入,但不要太多."在基地老师魏厚珍(音译)的指导下,12岁的白恩奇只用了不到5分钟的时间就制作出了一个布依族风格的手镯。

“这里比‘老家’好玩”——贵州六枝特区搬迁小区暑期生活见闻

“这比‘家乡’更有趣。”白恩奇说,在“家乡”,除了作业,他还得在地里干活,而且班上的学生都住得很远,很少有机会一起玩,真是“又累又无聊”。现在,我可以每天和很多朋友一起做手工,这是“充实而快乐的”。

白恩奇和他的家人于2016年从他们的家乡罗别镇木场村搬了出来。每年暑假,她几乎每天早上都和姐姐一起来到基地学习手工艺品,下午回家完成作业,然后帮妈妈做一些简单的家务。

"手工艺班很受欢迎,每年有三四十个孩子主动学习。"魏厚珍是安置点民族手工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当地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擅长布依族的蜡染和刺绣。在六枝经济特区团委的组织下,每到暑假,她都会腾出时间和空间,免费向安置点的孩子们传授布依族手工艺品。

“这里比‘老家’好玩”——贵州六枝特区搬迁小区暑期生活见闻

“孩子们喜欢它,我很开心。”在魏厚珍看来,这样的暑期学校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暑期生活,也有助于布依族传统技能的传承。“让更多的孩子接触、理解甚至喜欢他们祖先留下的技能是我的职责和使命。”

六枝特区团委副书记周伟介绍说,为了让走出大山的青少年健康成长,尽快融入城市生活,特区团委以“新市民梦想桥”工程为载体,通过了“青年家园”和“青创会”。希望工程伴随着项目现场、“4: 30教室”等小组阵地,开展了各种课外活动。“每个安置点都有

“这里比‘老家’好玩”——贵州六枝特区搬迁小区暑期生活见闻

位于市中心的聚富新苑是六枝特区最大的扶贫安置点,共有1119户,14个乡镇5456人。当记者看到陈立静时,她正和十多个朋友一起吹葫芦丝,笑容满面,信心十足。

“它已经完全改变了。”安置点的大学生志愿者龙凤告诉记者,两年前,和父母刚从官寨镇搬来的陈立静,还是很内向、胆小、怕事。2019年底,安置点的“4: 30班”开设了葫芦兴趣班,陈立静也报名了。

"我会弹四首歌,《六一》也在舞台上表演过."陈立静说她非常喜欢葫芦,暑假后她经常和朋友去安置点的活动室排练。

“如果你有多一个爱好和多一项技能,你可能会有更多的快乐和自信。”周晏延认为,搬迁扶贫极大地改善了孩子的就学条件,但陌生的环境也给一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挑战,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和融入新环境。

来源:BBC新闻网

标题:“这里比‘老家’好玩”——贵州六枝特区搬迁小区暑期生活见闻

地址:http://www.0bbc.com/xbglxw/20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