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7字,读完约4分钟

□钱齐鲁政委

中国的各种绿色金融产品越来越丰富,但就规模而言,绿色信贷仍占主导地位,占90%以上。仍然有必要积极开发和创新多样化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以满足各种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融资需求。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近日发布的《关于促进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积极发展能效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稳步开展环境权和生态补偿质押融资,依法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探索创新碳金融、气候债券、蓝色债券、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和气候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支持绿色、低碳和气候保险。

积极发展和创新各类绿色金融产品

其中,能效信贷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支持能源用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而提供的信贷融资。继2012年发布《绿色信贷指引》后,2015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能效信贷指引》,鼓励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能效信贷业务。《指导意见》再次强调积极发展能效信用,突出提高能效在中国绿色转型发展中的重要性。《能效信用指引》明确了能效信用的两种方式:一是用能单位能效项目信用,即节能项目由用能单位直接投资运营,银行金融机构为用能单位提供信用支持;二是合同能源管理信用,即节能项目是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服务公司为用能单位设计、投资和运营节能项目,用能单位通过支付节能收益与节能服务公司分享合理利润,银行业金融机构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信用支持。能效信用业务的重点服务领域主要包括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和交通节能。随着绿色信贷规模的快速增长,我国的能效信贷也在不断增长,但其在整体绿色信贷余额中所占的比重仍然不高,交通节能项目是主要项目,未来发展空间较大。据原银监会绿色信贷余额统计,截至2017年6月,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为8.3万亿元,其中能效信贷余额约为3.7万亿元(其中工业节能、节水和环保项目5056.6亿元,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1347.8亿元,绿色交通项目30151.7亿元,节能服务233.7亿元),约占44亿元

积极发展和创新各类绿色金融产品

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不仅可以释放银行资本,还可以盘活现有的绿色信贷资产,吸引更广泛的机构投资者为绿色发展提供资金。然而,近两年来,在我国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资产证券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非常缓慢。截至2019年上半年,中国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累计发行规模仅为101亿元,同期绿色信贷余额达到10.6万亿元。原因是,一方面,由于绿色信贷初始收益率不高,按照abs分层和5%留存的要求,发行收入难以弥补成本,商业银行的发行动机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二级市场收入和流动性较低,非银行机构的投资热情受到抑制。为了积极发展绿色信用abs,监管部门可以考虑免除abs风险保留要求,同时可以借鉴美国clo市场,创新主动管理abs产品模式,激发市场活力。

积极发展和创新各类绿色金融产品

绿色发展基金可以发挥政府的经济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流入绿色环保领域。然而,新的资产管理条例颁布后,对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施加了明确的约束,商业银行是绿色产业发展基金过去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这导致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绿色产业发展基金的发展大幅放缓。在此背景下,养老金、保险机构等长期基金因其规模大、投资周期长,将成为扩大绿色产业发展基金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该《指导意见》还明确指出:“鼓励保险基金通过市场化方式投资产业基金,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我国保险投资基金的作用,大力支持国家战略”。绿色发展是中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保险基金将成为未来推动中国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积极发展和创新各类绿色金融产品

在探索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的过程中,《指导意见》中提到的碳金融、气候债券、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气候保险等产品已经在中国实施,而蓝色债券则是首次提出,在中国尚未出现具体的实践案例。蓝色债券是海洋保护的创新融资工具,筹集的资金专门用于海洋友好型项目,包括恢复、保护或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核心功能和整体健康的所有项目,以及增强沿海地区适应性的项目。该《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发展蓝色债券,体现了金融机构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或将为我国蓝色金融市场的发展开辟新的渠道。

积极发展和创新各类绿色金融产品

(鲁正伟是兴业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

来源:BBC新闻网

标题:积极发展和创新各类绿色金融产品

地址:http://www.0bbc.com/xbglxw/4624.html